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海淀区医保局组织“政、医、银、商、企”多部门共同推进“医银结合”助力智慧医保工作,打造信用医保、智慧医保、医保商保融合发展的一体化工作方案。
一是提出“深化医银结合,提升优质服务”的新理念。1月26日,区医保局与交通银行协同合作,提出“深化医银结合,提升优质服务”的新理念。双方拟订医银合作方案,锁定7个待改善就医手续场景,预估风险及民生盲点,测评医银结合满意度,开设数字钱包,创建医保监管账户,打造金融系统全覆盖实时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对接医银数据,重塑就医流程,整合付费环节,将线上线下付费相结合,推行“先看病后付费”的医后支付模式,减少就诊流程,节省救治时间,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抢回救治患者的“黄金生命线日下午,海淀区医保局与交通银行北京阜外支行、北京市分行政府机构部以“党建引领聚合力、医银共建促发展”为主题举办联合党日。会议达成共识,医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在惠民就医、便民结算、数智监控等方面有着相同的行业特点,开展联学联建,以及医银结合在未来的医疗保障建设中,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创新性,要逐步挖掘金融系统智能体系在医保经办中的支撑作用,扎实开展“党建+医银”的合作,加强党建引领,政府引导,规范政企合作,由“尾端服务恋战”转为“事前优化保障”, 推进海淀区民生医保步入“智能信息新时代”,开创服务共享、智慧互通的医银合作新局面
7月19日下午,海淀区医保局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召开座谈会,深入交流探讨医银结合模式下创新医保便民服务。通过长护险制度试点,激发和规范金融服务有效供给,拓展涵盖保险服务理赔、个人健康消费、社会慈善捐赠等内容的政府引导性大健康市场平台,打造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健康服务包”,支持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试点运行模式,通过高质量的民生供给,努力实现为老服务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主动向参保人和参保企业推出“医保产品服务包”,融合“6+4”基金监督管理体系,将区块链技术引用到数智账户监管、患者满意度评价、院外长护险理赔服务端等关键点上,一直在优化流程,助力推进付费方式改革。推动“两定管理”与新建项目、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相结合,发挥定点零售药店“哨点”作用,最大化方便参保百姓看病就医,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于调整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京医保发〔2022〕28号),明确自2022年9月1日起,个人医保账户实现定向使用,9月1日前划入北京银行专用存折(卡)的个人账户资金,9月1日后仍可自由支取。8月19日至26日,9月1日至7日区医保局分别对属地49家北京银行各网点实现全覆盖巡查指导,实时了解社会群众对新政策的理解、反映和需求,确保新政策有序、平稳落地实施。8月20日上午,市、区级联合巡查组对海淀区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永定路支行、翠微路支行2个网点进行了巡查。北京银行网点对做好个人账户定向管理配合工作准备充分,加大宣传力度,发放“致客户的一封信、宣传折页”等,电子屏滚动播出相关联的内容;开通医保绿色通道。银行网点跨业务条线加派行内人员,上岗引导分流客户,增加窗口,增加疏导人员;加强后勤保障。网点为办事人员提供矿泉水、遮阳伞、以及必备药品等。
疫情期间,部分患者仍需前往医院做线下就医问诊,为了尽可能避免医院挂号处、缴费处人群聚集,降低患者交叉感染风险,海淀区医疗保障局与中关村医院、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携手试点打造“信用医保就医”结算新模式。患者只需在就诊前建立个人信用账户并绑定就诊人和支付信息,就可以免去就医过程中包括挂号、就诊、取药等多个环节的排队缴费。最后,患者离开医院前在自助机刷卡完成医保费用自动分解,医保外自费部分由银行给予的信用额度支付,患者只需在离院后完成还款即可。计划明年在区属医院推行。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人口老龄化严重的背景下,一些多病共存、失智失能的老人出行面临诸多不便。为了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的医药服务体验,区医保局和北下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开拓“医银结合”应用场景,试点“智慧医保药柜”。“智慧医保药柜”集自助挂号、医保结算、在线缴费、智能取药功能于一体,实现全触屏操作、多渠道付款、取药短信提示、药品恒温恒湿保存。患者在社区家庭医生巡诊工作室就医并完成结算后,医院将患者所需药品统一配送至小区药柜,方便患者取药。患者不出社区就可以完成挂号、医保结算、缴费、智能取药全流程。“智慧医保药柜”实现全程可监控、可反馈、可追溯,提升患者就医便利性,为医院创新了药品管理模式、节省了药品储存及管理成本,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在疫情常态化下减少了人员密集接触的可能性,积极拓宽个人账户封闭后的看病购药服务渠道,在城市更新尤其是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织补优化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功能,打造都市医养“城市样板间”。
站位在“避免一病致贫”问题解决,注重预防为先、源头治理,最大化、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指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健康保险产品,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有益补充,满足多元化需求,有效缓解人民群众高额医疗费用负担,防止一病致贫问题,努力实现医保商保“数据对接、同步理赔”。“北京普惠健康保” 是本市唯一的城市定制型的商业保险产品,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制度性的空白。在保障对象和保障范围上与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紧密衔接,今年主要有四个特点:
。为了助力北京市疫情防控,实现逐步复工复产,以及逐渐增强“北京普惠健康保”的惠民属性,经北京市医疗保障局、中国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北京普惠健康保项目组一同研究决定,向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参保人赠送新冠病毒保障责任,无需参保人再额外支付保费或提供参保手续材料,确诊新冠病毒传染病重型或危重型一次性赔付2万元。目前,“北京普惠健康保”已经上线快赔服务,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主动触达参保人,对医保内自付责任和医保外住院自费责任进行主动赔付, 70%以上的受益人均通过“快赔”方式获得理赔,大幅压缩了理赔时间,减少了老百姓垫资跑腿负担,为参保人提供了良好的理赔服务体验。
11月2日,海淀区召开医保商保融合发展宣讲会暨海淀区2023年北京普惠健康保工作推进会。会议围绕“形成宣传‘合力’ 助力参保‘扩面’共同促进多元化医保商保融合发展”主题,聚焦医保政策宣传平台建设,从突出政府指导商保、持续深化“医银结合”、实现普惠保宣传全覆盖三个方面,深入阐述推进海淀区医保商保融合发展相关工作。北京市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结合北京市和海淀区真实的情况介绍工作进展,指出市医保局作为“北京普惠健康保”的指导单位,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不断深化“北京普惠健康保”的社会属性、普惠属性,推进产品优化升级,推动与基本医保的紧密衔接,打造普惠性商业补充医保的北京模式。
海淀区医保局多举措推进北京普惠健康保落地推广。融媒体中心线日至今,“海淀医保”微信公众号共计发布宣传信息40条、阅读53929次;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利用“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及“掌上海淀”APP等渠道发布5条,阅读量1万余次。在海淀融媒抖音号发布视频2次,阅读量千余次。将宣发普惠保工作纳入医保管理考核评分工作,目前各医疗机构均已进行2轮院端宣传。向29个街镇便民服务中心发放易拉宝和宣传材料,开展宣传。联合区总工会向辖区各单位宣传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免费提供宣传材料,引导职工正确认识,积极投保。联手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参与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四季青等共同举办的志愿者推动日活动,在现场设置海淀区医保局宣传区,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宣传资料发放及介绍。走进10-20个社区(村)(包含核酸检验测试点),在社区核酸检测点印制2米线地贴、设置普惠保宣传点,并安排专人推广讲解。向海淀区企业负责人、人事总监发布温馨提示短信(包含官宣参保链接和海淀医保智能咨询链接),覆盖1万家企业。
下一步,海淀区医保局将持续深入推广信用医保服务,充分整合优质资源,从惠民就医的角度再造患者就医支付流程,努力打造更多创新场景应用试点,持续不断的增加金融点位,实现一站式就医服务,努力探索智慧型家医服务新模式,促进“六型医保、金融为民”落地实施。